close
這是後來 回復理智
隨便寫寫的
反正虛應虛應
因為友人要求 而上波~ OVER
(謝謝欣賞)
P.S. 紫青年...因為紫藤蘆 .... 嗯.... 因為成熟了... 因為.... 開始轉大人了.... (ORZ...)
「紫」青年 活動
宣傳:街頭海報,破報、台北藝文等相關刊物,網路與bbs
預算:目前不知道
活動一:你想的,我說的,大家一起說的。
1.建立可能師資,了解他們想與年輕人說些什麼主題,以此建立票選名單,藉由網路與活動舉辦,針對大學生進行普遍抽獎調查,由他們的票選結果來舉辦未來活動,其中的調查另有兩個問題許請大學生回答,他們想對話的主題、想對談的名人,以為日後參考。
2.長期開放一個網路建議窗口,把他們對紫藤蘆的想法與idea,告訴紫藤蘆。
活動二:系列對談會
從學生生活切入,以學生切身相關及對社會的發聲,和師資想與青年對談的話題,這兩方面為聲發點,進行系列的名人對談會。定於每兩個禮拜一次舉行,一次大約2個小時,先以4場為試辦。限制人數為20-30人,爭取經費,盡量將每人費用降為0-100元,吸引年輕人前來。
以下是舉例:
1. 讀
我們在教育中一直讀書,但是我們要讀的是哪些書?是專業知識書,還是文化修養書?漫畫書也是書,經史字集也是書,到底我們讀了些什麼?又是否該讀些什麼?
2. 壯遊
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,遊學、交換學生、環島、出國打工,有必要這麼做嗎?出去是玩的開心?還是真有體悟而歸?沒壯遊過的人不也好好的?青年壯遊大哉問。
3. 青年的社會參與與反動
紅杉軍經過了,樂生療養院在考慮要不要搬家,三鶯部落正跟政府玩拉扯戰。我們該做些什麼嗎?我們又能做什麼呢?
4. 在學校學些什麼?
比爾蓋茲輟學成了全球首富,學校四年、出了社會還要重學,社團經驗似乎比課堂還要重要?在這個最後的校園,我們是在學校裡面學些什麼?
5. 台灣?中華民國?福爾摩沙?
我們生長在這個番薯島上,面對阿豆仔介紹自己從哪來時,永遠都是有不同版本的出現,我們到底是什麼?是人民意識?國民意識?島民意識?
6. 城市文化!?
什麼是文化?什麼是城市?在這個台北裡面,他到底有多少的內涵?又缺少了哪些?
活動三:我看到的紫藤蘆
分為寫作組、圖像組與影音組,提供網站資料、相關革沿以及入內參觀等相關資料,讓大家用媒介表達出他們眼中的紫藤蘆,以及他們想要看到的紫藤蘆。
活動四:頒獎典禮
公佈調查結果與抽獎名單,並於當天將得選的主題講座舉辦,將結果公佈在部落格或是網路上,供網友參考與回饋。並且將活動三的作品評選並於頒獎活動中公佈。將入選作品展覽於紫藤蘆以及網路上。
全站熱搜